欢迎访问无锡市教育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动态

无锡两地入选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发布时间:2024-07-22 09:2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教育部发布通知,认定56个县(市、区)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无锡市滨湖区、新吴区上榜。

  滨湖区

  近年来,滨湖区以“在美丽湖畔 做美好教育”为愿景追求,聚力建设教育强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一、高位引领明方向,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

  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二是突出前瞻谋划规划。研究制定《滨湖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滨湖区高质量实施集团化办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三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一校一案”改善提升薄弱学校,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充分发挥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监测结果始终保持省市前列。

  二、统筹资源抓保障,科学优化教育设施建设

  始终秉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理念,紧紧抓住“教育投入”这一支撑,不断提升教育“硬实力”。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推动经费向薄弱学校、“新优质学校”培育等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倾斜。二是高标布局建设。深化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调整,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三是配强教育装备。不断提升教育装备“配、管、研、用”水平。2020年以来,建成省智慧校园示范校1所、智慧校园26所,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省I类标准达标率100%,成功创成“江苏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区”。

  三、突出人才强支撑,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基础

  紧盯新进教师和成熟教师“两类重点对象”,抓实招引和培育“两个关键环节”,聚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拓宽渠道“引”。制定实施区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办法,加大薄弱地区教师资源招引保障力度。二是多措并举“育”。分层分类实施职初教师启航工程、骨干教师续航工程、卓越教师领航工程,构建青衿工作坊、希望之星班、名师工作室、名特教师后备班等教师培育平台。三是科学合理“用”。实施“区管校用”教师管理机制,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四、紧抓重点提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链条”提升教学品质。一是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深入实施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积极构建“阳光德育”体系,突出抓好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深化体育、艺术、科技教育“211工程”内涵,建成全市首批区级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基地6个。二是系统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开展四轮“校本提升战略”,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转型变革,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项目”建设。三是营造快乐成长良好环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建立全市首个区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润心”行动工作专班。

  五、丰富资源促合作,努力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积极引进高端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外引”方面,近年来,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牵手合作共建,成功开办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分校,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九龙湾分校、华东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等将于秋学期开办。“内育”方面,推动集团化办学扩面提质,建立5大教育集团;实施“名校+新校”策略,推动新建学校与优质品牌学校协同发展。与中国教育报刊社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建设“K12教育高质量品牌联盟”。

  新吴区

  党建引领、政府主导 下好“齐抓共管”一盘棋

  保障机制完善。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街道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党建品牌亮化。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围绕政治引航、支部筑垒、品牌赋能、助力引领四大行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党建联盟新格局。

  教育生态清正。强化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全力打造“清风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师育人环境;深化综合改革,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改革文件40余份;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系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规划先行、加大投入 绘就“优质资源”实景图

  资源布局优化。科学编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先后两轮出台“无锡市新吴区基础教育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精品定位、文化构建、优质打造,累计推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增加学位4万余个,充分缓解区域百姓“上学难”矛盾。

  办学条件升级。推动23所学校建设地下停车接送系统。为师生创设良好就学环境,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空调安装和照明灯改造全覆盖。

  数字教育赋能。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实现智慧教室、录播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全覆盖,市级“智慧校园”全覆盖。启动新吴区教育大数据中心,打造“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精准决策和科学治理。

  引育并举、分层培养 释放“人才立教”强动能

  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加大。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先后出台《新吴区教育人才“3551计划”实施办法》《“飞凤人才计划”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累计引育正高级教师16人、省特级教师21人。强化名师示范引领效应,累计成立市、区名师工作室33个。建立健全培养体系,分级分类实施新教师“3+2”特培计划、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骨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特级教师“一对一”跟踪培养计划等。

  教师队伍活力有效激发。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在全市率先实现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

  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深化“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机制,实现了从“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

  融合嫁接、集团共建 推动“品质发展”新支点

  新建校高起点办好。引进市内外“八大教育品牌”,实现“高起点引领,高标准办学”,力争让新建校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叫得响”“社会认可度高”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成功打造新吴教育“六大核心圈”。

  本土校集团化提升。打造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根据“打好引进牌,擦亮本土牌,培植新品牌”的集团化办学思路,构建“名校带弱校、老校带新校”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调整组建20个教育集团,强化“教学共研、课程共建、师资共育、项目共创、质量共进”的发展路径,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内涵建设项目化推进。连续两年开展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术月”和中小学“学科育人全域展评”活动,在区级层面搭建教研交流平台;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5+N”高品质创享行动,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五育并举、减负增效 做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试验项目《区域课程教学变革的新吴实践》为引领,“全学校、全学段、全学科”推进课程改革;研究实施《新吴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

  五育并举彰显特色。实施“向阳守护”行动,实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链条跟踪;深化体艺“211”建设,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打造中小学社会实践、劳动实践“行走课堂”研学基地35个。

  “双减”工作有效落实。创新开展课后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遴选78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开设素养类社团近2000个,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攻坚行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保持1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

微博

微博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