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教育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动态

梁溪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在梁溪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0 10:4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为进一步推进梁溪区深化人工智能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5月9日,梁溪区教育局联合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举办2025年“AI重塑课堂·数智创新育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研究观摩活动(梁溪站)及人工智能教育装备展览活动。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顾明远,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韩春勇,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曦,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新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唐江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荣怀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育专家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等15个省(直辖市)28个县市区的近千名教师深入梁溪,切身感受梁溪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过程中,以人工智能重塑课堂方面的创新实践,八千余人次教师在线观看活动直播。

  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致辞。周唯巍表示,近年来,梁溪教育以“数字基座筑基、名师平台赋能、教学方式革新、人工智能引领、素养全面提升”为主线,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智慧教育转型路径,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效注入了强大动力。梁溪区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致力于以人工智能为引领,重塑课堂新样态,创新育人新模式,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韩春勇致辞。韩春勇表示,这次来到梁溪,切身感受到了梁溪在人工智能重塑课堂方面的创新实践,十分振奋。人工智能时代,“变”的是教育形态、手段、工具,“不变”的是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我们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大势,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者的数智素养能力。

  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副社长张新洲致辞。张新洲指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研究观摩活动落地梁溪,意义非凡。当前,技术迭代周期不断压缩,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梁溪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成果显著。张新洲呼吁教育工作者把握时代机遇,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明远未来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顾明远主旨发言。顾明远指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必然会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态、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教师也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人工智能,积极发挥它的优势,加强师生人际交流,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幕式上,顾明远、韩春勇、陈曦、黄荣怀、李力上台,按下启动按钮,共同发布《梁溪区中小学数智教学指南》。

  作为全市唯一“江苏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梁溪区深化实施人工智能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针对教师在数智素养、人机协同、课堂流程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困惑,梁溪区结合区域特质,研制《指南》,为学科教学数智化实战有效赋能。《指南》聚焦教学设计生成、资源与工具生成等中小学教学中的四大核心应用场景,主要分为数智学习趋势与区域愿景、教师数智教学实施、生成式AI赋能教学的策略等6个板块,为中小学教师规范使用AI开展教学提供了一份清晰、实用的应用手册。教师将在《指南》引领下,重塑教学生态,组织数字赋能的深度学习,打造人机互动的思维课堂,实现循证导向的真实发展,梁溪校园必将发生深刻改变。

  活动期间,我国人工智能和教育领域的专家为大会作系列主旨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黄荣怀教授作《迈向数字时代教学变革的基本理论——数字教学法》专题讲座。黄教授认为当前教育技术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无人区”,既面临挑战也蕴藏机遇。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新可能。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袁莉教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形态重塑》主题报告。袁教授回顾了在英国和欧洲进行的教育技术研究,强调使用教育技术应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促进教育创新,同时反思了教育引入人工智能的复杂性,以及通过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校长结合当下的社会热词作《给AI时代的学生画像》汇报。唐校长认为AI技术的引入为教育带来了潜力与挑战,促使教育体系探索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方式。他强调教育在面对AI时代挑战的背景下,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力、艺术涵养与品德教育。

  来自北京、湘潭和无锡的6位中小学教师代表进行了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示。

  小学语文:支骏烨老师围绕“介绍金字塔”这一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多种AI工具打开个性化的实践探究过程,在人机对话中提升语言实践品质。

  小学英语:陈辉老师运用UMU动态调查、未来邮局APP等智能工具进行学情诊断,结合职业导师智能体等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内化,推动英语教学创新。

  小学数学:陈柳老师在三角形内角和探索课程中,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与 AI 验证过程,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陆一丹老师在《我们来仿生》一课中,借助VR技术创设情境,运用AI词云、智能体互动、豆包绘图等多种AI工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跨学科能力。

  初中物理:贾晨旭老师在《桥梁调查与模型制作》跨学科实践课中,“裸眼3D”的虚拟VR技术、“英飞画布”的课堂交互技术、“即梦AI”的图像处理技术,让课堂呈现更加多元。

  初中数学:王丹老师从根号二教学入手,将抽象数学与前沿科技结合,通过AI的快速运算,探究数值特性,为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

  活动中,“人工智能教育装备展览”吸引着前来观摩的教师们的目光。27家科技企业设立展位,集中展示AI赋能教育的前沿成果。观摩教师纷纷上前咨询、体验,感受着教育与技术的同频共振。“特别实用,完全可以推广。”一位来自安徽的老师感叹道。一家本土参展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梁溪区基础教育资源丰富,当前,梁溪区又在发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他们十分看好人工智能产业在梁溪区的发展,也希望有机会与梁溪区合作,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微信公众号

微信

微博

微博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