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承办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03 10:37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为深化新课改理念,推动“课题进课堂”项目走深走实,优化课堂教学生态,让科研真正助力学生素养提升,4月30日,由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在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顺利举行。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逸君、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主任陆启威、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钱毓平,以及无锡市各市(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负责人、“课题进课堂”项目学校领导、锡山区各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由陆启威主任主持,勤新实验小学周建东校长致欢迎辞。他介绍了作为一所年轻朴素的乡镇实验小学,勤新实小多年来在“勤者日新”校训的感召下,正努力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内涵建设为抓手,致力于将学校建成一所滋养童心的绿色园子。
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钱毓平副主任为活动致辞。他表示锡山一直有良好的教科研传统,“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深入人心,他肯定了勤新实小坚持从“绿色课程”到“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勉励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擎作用,深化育人方式变革。
周逸君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研工作不仅是一种向导,更是解决问题的路径。要让教育科研更有生命力,需要基于课堂现场,直面真问题,做真研究。
当课题研究遇上真实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天展示的4节研讨课,正是课题研究落地学科的生动缩影。每一堂课都在探索实践:如何让课题研究真正赋能教学,是否在某个环节实现了课题的关键突破,是否让学科知识承载了更深层的育人价值。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黄伟星老师和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周逸君老师点评数学课。两位老师肯定了勤新实小数学组能依据新课标和科学学习理念进行课堂教学,遵循了一年级学生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逻辑,以此构建学习模型,提升了课堂质量,促进了学生发展。
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英语研训员潘开英老师点评了英语课。潘老师指出整节课Big Question的建构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来设计,每个环节的子问题具有进阶性。她肯定侯老师在课堂中引领学生理解主题意义,完成知识梳理,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教-学-评的良性闭环。
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王备老师点评音乐课。王老师指出课题思想要引领课堂教学,课堂要反哺课题。他认为顾老师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课题进课堂”这一主题。他强调音乐学习逻辑包含基础、实践、创新三个层面,本节课在文化融合与创意实践上都有所体现。
锡山区美术研训员汪雪丹老师点评美术课。汪老师充分肯定了这是一节构思新、模式新、教学形式新的好课。整节课运用城市密码图探究情境,从传统到现在再到未来的线索构建,显著提高了课堂吸引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参与感与理解的深度。
勤新实验小学周建东校长汇报学校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适性生长:基于学习逻辑的小学绿色课堂的建构研究》研究推进情况。学校通过理论学习,夯实绿色课堂的学理根基;通过“问题导向的课例研究”和“跨学科协同教研”为双轮驱动,探索绿色课堂的实践路径;通过“理论—教研—课例”三维推进,打造课堂教学范式。
陆启威主任对学校课题进行指导。他指出,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营造具有生命张力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自然生长,关注个性化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他提出要以课题为抓手,大胆实践,努力将课堂实践走向论文表达,让课题更具有生命力。
此次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小学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彰显了教育科研的蓬勃生命力,也为“课题进课堂”提供了可迁移的实践智慧。我们共同期待,在教学与科研的彼此融合下,真正实现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与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