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教育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动态

锡山区:承办市“课题进课堂”音乐教学观摩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31 16:0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三月江南,丝竹盈耳。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精准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内涵,推动一线教师以课题为抓手,以研究促发展,加强“课题进课堂”的实效性,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提升我市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近日,无锡市“课题进课堂” 音乐教学观摩活动在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荟聚校区盛大举行,并圆满收官;来自全市各区 200 余名音乐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新课标,聚焦“课题进课堂”的实践创新,共设置了两节 40 分钟的有声教学展示环节以及六节 20 分钟的微课展示环节。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元,从传统民乐的深度挖掘,到现代创编的大胆尝试;从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入,到跨学科融合的积极探索,课堂中流淌出的不仅是音符与旋律,更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智慧与情怀。这场兼具广度与深度的教研盛宴,不仅为无锡音乐教育注入了蓬勃生机,更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教学展示    以乐为媒 深耕文化根脉

  咔腔传情,唢呐生辉——云林实小孙兵老师执教的《打枣》是重组单元《燕赵古韵 丰收欢歌》中的第二学时,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演绎—创编实践”三维路径,构建沉浸式非遗文化课堂,将河北吹歌的技艺精髓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审美体验。当师生共同演绎丰收场景时,传统乐器的现代教学密码悄然解开,观摩教师感叹:“这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文化基因的唤醒。”

  育英实小杨佩珊老师以彝族太阳崇拜为文化支点,打造多维互动音乐学习空间,通过律动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对话古老文明;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辅以特色文化道具破解音乐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律动、吟唱的合作探索中自然完成审美体验。独具匠心的大单元设计,使彝族音乐从单一作品延伸为文化认知网络,实现从“会唱歌”到“懂文化”的质变飞跃。

  微课撷英    多维探索 激活课堂生命力

  来自无锡市各区的六位骨干教师携手献课,以六节20分钟创新微课浓缩教学智慧,打造短时高效的课堂范本。

  东北塘实验小学浦妤湉老师在《太阳出来了》一课中,以诗意化审美解构歌曲意象,通过跨学科教学维度创新实现美育范式突破;锡山实验小学赵亚楠老师执教的《赶圩归来阿哩哩》以彝族民歌曲式特征为切入点,创新融合现代音乐律动体系,通过编创实践激活民族音乐的时代活力;港下实验小学姚远老师呈现的《水韵流声——码头调》一课,以大运河为文化纽带构建声像博物馆,通过苏浙扬等地码头调的对比研习,以“民歌推广大使”的任务驱动,培育学生文化辨识与艺术表达能力;硕放实验小学高江老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构建多模态教学策略,将民族打击乐、身势律动、方言韵律说唱融入课程设计,实现传统音乐资源的当代转化,展现了一节新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长安中心小学张蕾老师以“牛角号传喜讯”为切入点,通过多维解析策略重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音乐课堂,全景式活化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生态);要塞实验小学薛静娴老师在《哪吒再生》教学中构建“音乐情景剧场”,通过乐器音色矩阵解析与戏曲元素的融合,使经典神话在音画交互中完成当代转译。

  研思共生    专家引领 赋能未来

  此次观摩活动以课题为锚点,以课堂为阵地,展现了无锡市音乐教师践行素养导向,深耕课堂的创新成果。教学展示环节结束后,无锡市教研员张莲老师和锡山区教研员张湘君老师共同主持了教学沙龙研讨活动。活动现场,专家与一线教师围绕 “课题进课堂” 的实践策略展开了深入对话,积极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研究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构建高效音乐课堂。 

  孙兵、杨佩珊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所授课例的设计意图,从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维度,多视角解构新课标视域下传统民歌教学的新路径。随后,云林实小胡海燕老师与滨湖区研训员王芝君老师的点评环节堪称点睛之笔。胡老师用“三重‘研’值”精辟概括课堂特色:教师展现的青春活力彰显教育情怀之美,课件设计体现的视觉传达之美,以及教研成果折射的专业深度之美。王老师则从教学艺术角度提出“留白美学”理念,倡导在动静相宜的课堂节奏中,为学生预留自主探究与审美想象的空间。

  最后,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莲老师以“文化传承接力者”的使命召唤作结,她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为另一代人传承,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秉持“传唱中国歌曲,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育人新篇章。未来,无锡市教育科学院将继续推进“课题进课堂”常态化,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擎,让民歌之美浸润学生心灵,为构建“文化自信”底色下的美育新生态注入持续动力。

  这场春日里的美育盛会,恰似江南绵绵春雨,润泽着音乐教育者的心田。当非遗唢呐与数字技术共鸣,当彝族歌谣与现代教法交响,我们清晰看见: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无锡美育正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时代华章。

微信公众号

微信

微博

微博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