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教育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关于印发《无锡市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1-06-04 17:03    来源: 无锡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信息索引号
014006470/2021-00055
发文日期
2021-06-04
公开日期
2021-06-04
文件编号
锡教函〔2021〕53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无锡市教育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
科技、教育--教育
体裁
通知
关键词
学校,教师,学生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无锡市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各市县(区)教育局,各直属院校、事业单位,市属各民办学校:

  现将《无锡市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执行。

  附件:《无锡市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无锡市教育局

  2021年6月4日

附件

无锡市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睡眠管理监测,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细化手机监管措施,营造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规范推荐读物目录,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管理;完善体质管理要求,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手机管理

  1.有限带入校园。要利用班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细化管理措施。各校要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生活实际的手机管理实施方案,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要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提供其他便捷家长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要明确对违规学生的惩戒办法。

  3.加强教育引导。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加强对电子学习设备的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4.做好家校沟通。各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以疏导为主,帮助孩子严格执行事先与父母达成的约定,有效控制好使用手机的时长。家长、老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二)加强睡眠管理

  1.明确睡眠要求。要实现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2.加强时间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等规定。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学生寝室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要求。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寝,指导家长提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意识和能力。

  3.减轻课外负担。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课外辅导方式,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拥有更好的睡眠。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采用专项检查、双随机检查、纳入信用评价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培训机构晚间授课、作业布置等专项检查工作。

  4.加强科学引导。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倡导形成中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

  5.加强监测督导。要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形成针对性举措。深化医教结合,针对有睡眠障碍等症状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诊断评估、睡眠指导及就诊建议。

  (三)加强读物管理

  1.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各校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推荐优秀读物。各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要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

  3.加强图书室建设。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设置书刊流通点,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

  4.严格读物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指导、管理和督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荐必审”,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四)加强作业管理

  1.优化作业设计。开展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科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研究必做、选做等弹性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适时开展作业设计展评。

  2.统筹作业总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利用好自习课或延时服务时间,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作业控制总量。

  3.规范作业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学校统一征订的教辅资料为主,根据课程计划及课程实施情况安排,严格把控作业来源,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课标要求的作业。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坚决杜绝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得通过微信、QQ、钉钉等班级交流群布置家庭作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给中小学生留作业。

  4.严肃作业批改。教师应当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及时做好作业批改反馈、答疑工作,指导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并收集错题形成个性化学习资源。要认真分析学情,注重面批面解,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做好答疑辅导工作。

  (五)加强体质管理

  1.规范落实课程。按照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严格落实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按照标准配备体育教师、建设体育场地,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水平,确保开齐、开足、上好。

  2.加强体育运动。合理安排、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时间,督促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积极推广居家锻炼活动和亲子体育运动,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和普及活动,打造特色项目,激发运动兴趣,提升体育技能。

  3.综合防控近视。围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推进落实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八项工程”,加强近视防控宣传,促进环境改善达标,增强家校协同力度,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和电子档案,开展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和每年两次视力监测信息报送,对视力筛查结果进行跟踪分析,落实防控举措。

  4.开展健康监测。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规范实施每年一次、面向全体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标准)》测试,如实记录结果,及时上报数据,主动反馈公示,落实抽测复核制度,全面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科学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计划和保障措施,将体质管理工作和体质监测结果纳入考核评价。

  三、组织保障

  1.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各地各校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学校“五项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要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专题研究工作。明确岗位责任,对标工作要求,压实责任链条,做到人人有责,各司其职。创新工作措施,完善制度保障,确保“五项管理”推进工作取得实效。

  2.细化措施,稳步推进。各地要根据文件精神,修订、细化区域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内各中小学制定一校一案。召开专题会议,深化全员培训,进一步夯实工作举措,重视问题排查,强化责任落实,开展专项调研,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3.舆论引导,营造氛围。各地各校要加强宣传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有效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知晓,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大力营造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氛围。要将“五项管理”工作开展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并上报。

  4.督查问责,提升实效。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通过日常督导、专项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实地督查,及时反馈督查结果。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问题多发的地区和学校,进行约谈或通报,问题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微信公众号

微信

微博

微博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